第(3/3)页 “如果老百姓觉得不需要,就是失败的商品,刺激不了老百姓消费。” “那么如何让百姓对这些工业商品多多益善,就需要创造出百姓们需要的商品。”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煤就是百姓们需要的,而且离不开的。” 没有进入油气时代的时候,在煤炭时代,煤就是百姓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用了蜂窝煤,就需要煤炉,而为了不让浪费多余的火力,百姓会习惯烧热水,那么就会买烧水壶。” “有了烧水壶,需要装水的水壶,有了源源不断的热水,人们会勤快洗漱,对毛巾有了需求,也会开始喝茶。” “是不是凭空就诞生了这许多的需求。” “当这些东西普及起来,谁家都要买,不买的百姓说明家里条件不好,条件不好就不好讨婆娘。” “为了讨婆娘,百姓们咬着牙也要买。” “当这些商品普及后,那么再推出更好的商品,逼迫百姓们继续买,谁要是不买,岂不是不如人家,不如人家,又不容易讨婆娘。” 朱棣无言。 每次和老大谈这些事,话题总离不开婆娘。 朱高炽发现了朱棣的脸色,自己也没办法,讨婆娘本身就是人们满足肚子后,诞生的需求。 婆娘为了嫁给更好的汉子,会打扮自己更美,又诞生了对商品的需求。 百姓们总是要比的,比谁家的日子好。 比来比去也是为了传宗接代。 “所以只要工业发展起来,让老百姓们增加了收入,就会创造市场。” “但是父王担心中华重工的体量,这也是对的,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支撑规模化生产的方式,也就是创造市场。” “工人越集中,产能规模越大,技术越先进的工厂,则需要更庞大的市场。” 中国模式为何震惊世界,因为支撑规模化生产方式的增长速度,令人们不可思议。 简而言之。 市场的增幅违背了工业自然发展道理,用一代人创造了西方几百年达到的市场需求体量,满足了工厂生产产量几何倍增幅的销路。 别的国家也在发展,可发展速度远不及中国,因为他们的市场,支撑不起中国速度。 这就是朱高炽的大杀器。 分配市场。 而这种胜利,并不是凭空诞生的,国家也经历了失败,在失败的经验上,摸着石头过河重新分配,从而得到了胜利。 中华重工的速度很惊人,会不会如外界猜测,生产出来的东西没有销路,对此朱高炽并没有忧虑。 如果按照英国的工业革命理论,的确满足不了他的要求,但中国模式,才能让大明几十年内完成初步工业化,也能解决这个问题。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