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章 柳暗花明-《大宋小郎中》


    第(3/3)页

    顾大嫂却好像没瞧见那大金牙,他们的船顺水往前飘,飘过了那大金牙,顾大嫂这才收敛了笑容,伸手慢慢将敞开的衣襟扣了上去,杨仙茅意味深长的收敛住了笑容,转身走开了,从船舱上拿起了船浆继续撑船。

    杨仙茅一挠脑门的毛汗,心想这妇人可真是让人琢磨不透,他眼睛向下瞧去,不尽惊喜万分,因为他看见四周是高高的山峦,而山下确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沿着河边是长长的垂柳,山间有一簇簇的桃花飘着花香,岸边田埂上有晚归的牧童坐在大古牛的背上盘膝而坐,手里拿着一只黄腔走调的笛子,天空大雁缓缓飞了过去,留下嘎嘎的叫声。

    往前划出了几里路,路边人家渐渐多了,一幢幢楼房飘着炊烟,岸边不时有人跟船娘打着招呼。

    小船继续往前飘着,顾大嫂几乎不撑船了,不时跟岸上的人招呼着。终于小船在一处石阶砌成的码头旁停了下来,码头上停着几艘小船,船娘用手理了理乱发,对杨仙茅说道:“相公,下船吧。”

    杨仙茅拱手称谢,迈步下了船,忽然想起船上的鱼,又说道:“我来帮你拿鱼吧。”

    顾大娘微笑摇头说道:“不用了,有人拿的。”

    说罢,回过头来只见从石阶上蹦蹦跳跳下来一个六七岁的男孩子跑到了顾大嫂身边,搂着她的腰说道:“娘,你回来啦。”

    顾大嫂对杨仙茅道:“这是我儿子,名叫小棒槌。”

    杨仙茅有些忍俊不尽,说道:“怎么取了这么个名字?”

    “他满一岁的时候,我让他抓东西,结果他把一个棒槌抓到手里,死活不肯放,所以就叫棒槌了。”顾大嫂说到这咯咯地笑了起来,很开心的样子。

    棒槌却好像不在意,跳上船头轻松的将半桶鱼提在手上下了船,歪着头望着杨仙茅,说道:“你是谁呀?是我娘的相好吗?”

    杨仙茅顿时头冒黑线,这小家伙怎么什么都懂,连相好这么个词都说出来了,赶紧尴尬地摇头说道:“我是路过的,你娘盛情邀请我来,所以就来了,我跟你娘也是第一次见到。”

    “第一次见没什么呀,我娘经常把第一次见到的男人带回来的。”

    杨仙茅顿时心头一寒,望向顾大嫂,顾大嫂却不觉得尴尬,只是亲昵的在儿子的头上拍了一巴掌,说道:“叫你不许看,你又偷看了吧,还不滚回去生火做饭。”

    棒槌吐了吐舌头,提着半桶鱼有些步履蹒跚的上台阶走了。

    顾大嫂笑了笑,对杨仙茅说道:“别听他胡说八道,他整个就一棒槌,这小名一点都没糟践他。”

    杨仙茅有些搞不懂了,究竟谁说的是对的?难道这顾大嫂是个水性杨花的女人?经常把野男人带回家里来吗?杨仙茅下意识地瞧着顾大嫂,顾大嫂眼神清澈地望着他,毫不退让,一副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样子,这让杨仙茅不尽又把自己先前的推断整个给推翻了,心想,若是有这样一幅清澈的眸子和坦荡的胸怀,肯定不会是做那种苟且之事的人。

    再说了,人家守寡在家,想跟哪个男人好那还不是人家自愿的,男人可以找女人,找几个都可以,为何守寡的女人就不能找男人呢?真是笑话,再说了,人家的事管这么多干嘛?

    杨仙茅很快便把这个念头甩到了一边,顾大嫂招呼他回去,便跟着顾大嫂上了台阶,沿着青石板的街道走进了村子。

    这是一个热闹的小镇,里面还有不少商铺,但是差不多穿的是粗布蓝衫,生活水平都差不多,看来这是一个充满幸福的村子,活得都很滋润。但愿金兵的铁蹄永远不要踏进这片宁静的土地,给这方百姓永恒的安宁。杨仙茅心头祷告着。跟着那妇人拐进了一条小巷,在山边一处木房前停了下来。

    这座木房在一条涓涓的溪流旁,溪水哗哗的从门前流过,河水清澈,他们跨过石板搭成的小桥,拐一个弯便到了。

    棒槌已经推开了房门站在那儿,擦着头上的汗瞧着他们,这小孩到底只有六七岁,提这装着半桶鱼的桶还是挺重的,能够一口气从码头提到家,难怪会累。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