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偏离-《混在1275》


    第(2/3)页

    对方被他噎得一愣,这地方最初还真是没人,后来由于地理位置很好,往来的商船都需要有个泊地,才慢慢聚集起来,有人就有需求,慢慢地就形成了一个集镇,接着便有人前来征税。如果一直这么发展下去,到了二十一世纪,这里会变成一个弹丸小国,就是那个号称华人数量占九成,却反_华反得最利害的......某国。

    跟在他后头的全都是战船,战船与商船除了武器装备不同,还有一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商船上装的是货物,而战船上,装的是军士,除了操船的船工,还有随时准备冲撞、跳帮的军士,这在后世有个专门的名称......海军陆战队。

    镇子本来就不大,所谓的行政机构就是一个税吏带着几个土兵,结果当他们被抓获的时候,一个个都还在商量是打不过了再跑呢、还是不顾一切地跑呢,等到全副武装的宋人军士冲进来,接下来的选择自然就只有一个了。

    这种行为,不光是他的手下不理解,就连停在港内的那些大食人都想不通,他们原本的航程就是通过这里到达泉州,停下来不过是歇歇脚,补充一下淡水和吃食罢了,哪曾想,印象中彬彬有礼的宋人,突然间变成了强盗。

    作为商人,怎么也不想看到自己的商业伙伴陷入战火中,那样损失的可不光是利润,可能还会危及自家的性命。于是他们只能隐讳地提醒这位书生模样的主官,大宋再强,也是远隔重洋,不可能为了这么个地方劳师远征,反而会影响一直以来的航线安全,得不偿失。

    “谁说本官要占领这地方了?”杨行潜的反应再一次刷新了众人的认知,在拘押了镇上的税吏和土兵之后,他并没有留下军士代替他们,只是在镇子的中心位置竖起了一根旗杆,将大宋的旗帜升了上去,然后......

    在补充了给养之后,他当即就下令离开了这里,朝着海峡的深处驶去,竟然是一个晚上都没有停。

    经过了这一插曲,杨行潜发现别人看他的眼神都不同了,自家船上的那位舵首,眼神里更是充满了疑惑,他当然不会去向人解释自己的行为,一切都会在回程的时候得到揭晓,因为难做的不是他,而是对方,他就是想要看看,对方敢不敢砍了那面旗帜。

    照《诸夷志》上的记载,三佛齐盛产各种香料、宝石,唯独没有他需要的粮食,因此这里只不过是顺路,并不是他真正的目的地,眼前的这条海峡,长逾两千多里,穿过去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根本耽误不起功夫。

    同他想像的一样,尽管速度不算很快,可是航行在这条海峡中,根本没有遇到任何有敌意的来船,沿岸的城镇、村庄,只要看到他们的身影,都同那个镇子上的人反应一样,不是四散奔逃,就是乱喊乱叫,仿佛是什么妖魔降临了一般。

    “华夏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傲立在船台之上的杨行潜,嘴里喃喃自语地念叨着一句谁也听不懂的话,眼神里带着一丝笑意,笑容中,既包含了一些些讥讽,又像是某种狂热,任凭海风将他的须发吹起,一直渗入无边无际的蔚蓝当中。

    同右江两岸的地形一样,自果化州往前,都是河谷平原,峒人不善耕种,大部分的地面上都是野草丛生,蒙古马虽然不怎么挑食,可是如果吃得太杂了,依然会有不适。因此,被赛赤典强令在周边警戒的骑军们,都不怎么愿意前出太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