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富弼出使-《暗黑大宋》


    第(2/3)页

    但耶律宽心思则更复杂了。

    作为辽国,肯定是不想宋朝灭掉西夏的。

    不过现在宋朝已经同意西夏这份和约了,已经没有必要无事生非。

    况且辽东那边多少拖累了辽国,辽国又能抽出多少兵力与宋朝开战。或者指望西夏,现在能指望西夏吗?

    并且他前来,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杂粮。

    去年宋朝送了一些杂粮种子,原本为了牵制辽国,宋朝还打算让辽国派出一些官员与农民来到宋朝的河北,随着当地百姓学习观摩其种植方法。但因为去年辽国国书语气有些霸道,让宋朝不悦,给了一些杂粮种子,观摩的事也就没有了。

    其实真实情况是阿里骨突然的背叛,打乱了王巨的计划,但承诺过的又不能不兑现,于是王巨提议一条折中之策。这些杂粮从遥远的海外运输过来,除了王巨,几乎没有一个人了解,但就是王巨,他前世也不是农民,同样不是很清楚它们的种植方法,只能说记得一个大约罢了。同时它们还有一个适应进化过程。于是才开始种植时,一是摸索准确的种植方法以及时季,二就是培养它们的适应进化,因此有的载植在南方,有的载植在北方。

    为了应付辽国,宋朝将南方的杂粮种子调了过来,又只大约说了一下种植方法,所以两个辽使将这些杂粮带回去后,不能说一点收成也没有吧,但与宋朝这边的收成相比,差距太大了。

    特别是辽东的叛乱,也不仅仅是各个使者的不法贪婪激起各部叛乱,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封闭的环境造成这一地区百姓耕作方法极度落后,落后就意味着贫困,贫困就意味着野蛮。

    如果杂粮能在辽国大部分地区推广,确实对辽国产生极大的帮助作用,包括辽东,如果有了收成,也能让女真人进一步安定。而且生女真不是这一次叛乱了,小规模的叛乱不知凡几,大规模的也不仅是这次,宋太宗那次叛乱规模同样庞大。

    宋朝答应不平灭西夏,西夏这件事也就了了,那么接下来就要商谈这个杂粮了,得派多少官员与百姓过来,得有什么注意事项,否则辽国派来几万名官兵冒充农民,然后到处乱跑,宋朝河北路一二三就失守了,当然宋朝也不可能答应的。

    特别是这个杂粮,中国正统史书,多只记载着游牧民族不断地南下,不断地给中原百姓带来一次次伤害,但没有记载另一件事,那就是游牧民族的薄弱性,看似游牧民族无比的强大凶狠,实际上他们同样可恨又可怜,那就是他们的生活习性与环境,如果风调雨顺,一切平安无事,如果天气恶劣,特别是在冬天来一次特大寒潮、这在北方是常有的事,那么就会冻死大半牲畜,那就意味着第二年百姓没得吃,会饿死一半人!为了粮食,或者内部各部族发起战争,或者就要南下入侵!

    所以汉唐将这些游牧民族安置在河北河东陕西北部,当然这个政策肯定是错误了,不过也是无奈之举,将这些游牧民族主体搁在这里,一是寒潮影响不会大,不大就不会饿死人,就不会入侵中原,同时他们放在这里,等于变相地形成一道长城,北方还有游牧民族,但南下时伤害的第一道防线则是胡人,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武则天年代,后突厥南下,逼得武则天以狄仁杰为元帅前去河北,实际上那次后突厥入侵,伤害最多的还是安置在河北北部的胡人!

    这个情况王巨也说过了。

    但说的,不是说这个安置政策,而是说燕云地区对契丹的重要性。

    可就是有了燕云地区,粮食问题还是契丹的危机之一,有了这个杂粮,契丹就不会为粮食危机困惑。

    现在宋朝做了很多让步,那见好就收吧。

    然而耶律宽也不简单的,他刚要开口,范纯仁开口了,恩,宋朝内部有情况,他及时闭上了嘴巴,看着范纯仁。

    随着,范纯仁

    他忽然想到了王巨,想到了富弼。

    中心是富弼,是王巨开讲时关于富弼的一段话。

    王巨未去陕西前,开讲了唐朝的牛李党争,接着就说到了富弼出使辽国。

    庆历战争打了数年之久,给宋夏两国百姓皆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西夏百姓吃老鼠,观音土与树皮,宋朝情况同样不是很好,以至一场小旱灾,便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张海、郭邈山、李铁枪起义在后面,前面是辽国借机来勒索宋朝。在这种情况下,富弼出使辽国。第一次出使,搭成了两个大方向,富弼逼迫辽兴宗放弃对关南十县领土的要求,要钱可以给钱,如果辽国能约束李元昊停止用兵,宋朝则增加二十万,如果不能,只能增加十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