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汨水东来 第三十一章 县寺-《汉末区星》


    第(2/3)页

    塾,就是县寺门旁的附加建筑。与围墙相连,左右各有一间。至门外当就舍更衣,塾详想应对之事——这个工作,区星在醉仙居时已完成了——他只需坐在塾舍休息等候就行。

    “李亭长可是陇西人士,还未请教台甫?”

    “区君却猜错了。在下李方,草字彦直,乃是汉阳郡人。”

    ……

    在塾舍没坐多久,便有一名县吏随报信的亭卒一起走了进来,朝区星拱手作揖道:

    “区田曹,有劳久等。主吏寇君有请,请随我来罢。”

    这个明显就是认识自己,应该是本地土著了。区星赶紧起身,拱手回礼道:“多谢足下,有劳了。”

    “区田曹,请。”县吏回头转身,在前引路。

    “叨扰李亭长了,告辞。”

    与亭长、亭卒拱手致意后,区星跟在县吏身后走了出去。

    “不敢,区田曹慢走。”李方与亭卒一齐揖礼相送。

    “我观足下,甚是面熟。”出得塾舍门,区星探身问道,“敢问尊姓大名?”

    “区田曹竟还记得在下吗?”县吏回头,略觉惊喜,“在下寇寿,草字伯禧,现忝为功曹佐吏。田曹入寇氏私学时,寿刚好完业。”

    “原来是师兄当面,星有礼了。”

    说话间,二人穿过县寺正门,迎面是一道充当屏风用的土墙,时人称之为罘罳。

    绕过罘罳,就进入庭中。庭中最重要、最显赫的建筑物就是县衙正堂,为县令董义视事之所。

    正堂是一处没有分间的大堂,以帷从中央隔开。区星放眼望去,只见正堂的墙壁上绘有数任县长的肖像画,画像旁还书有文字注解。

    其中并没有前任县令的肖像。

    “注其清浊进退,所谓不隐过,不虚誉,甚得述事之实,后人是瞻,足以劝惧,虽《春秋》采毫毛之善,罚纤厘之恶,不避王公,无以过此,尤著明也。”

    由于大汉的吏治日趋腐败,贪污犯县令长们唯恐自己的所作所为被后世鞭尸,越发的抵制抗拒画像一事。

    到阳嘉年间(元年:132年三月-末年:135年。是汉顺帝刘保的第二个年号),画前任县令长肖像于正堂墙壁事,在帝国全境基本绝迹。

    正堂两侧,是县令佐吏办公的厢房。县令隔三五日在正堂视事,日常小事,可由县吏便坐处理。

    绕过正堂,其后是诸曹理事之所。居中所在,便是功曹。

    区星跟在寇寿身后走进功曹,来到治事室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