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么如何用一代人走完工业革命,首先一个半世纪乡村经济的发展,就是绕不过的问题。 英国自下而上,自然发展出来的果实,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而自上而下,需要高超的手腕,一般人玩不转。 既要发展工业,又要刺激农村富余劳动力,两者离不开。 后世七八到八八年十年间,中国的乡镇企业从一百五十万个变为一千八百九十万个,为工业化提供了核动力。 中华重工解决军户问题,而作坊解决民户问题。 重工业和轻工业的两条道路。 中华重工创造消费,刺激消费,带动民间经济,民间经济发展吸收农村人口。 等于中华重工又变成作坊经济的孵化器,为作坊经济提供本金,而靠着这些本金,作坊经济循环开动起来,越滚越大。 否则光靠中华重工的体量,未来顶多只能增加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工业人口。 最重要的是,朱高炽想要用一代人完成工业化道路,必定离不开作坊经济。 “难道就置之不理?人为划分?”朱棣理解了长子的难处,但还是觉得不是长远之道。 “当机器生产机器的时候,就可以解决了。” “机器生产机器?” “中华重工目前属于第一阶段,机器生产商品的阶段。”这是第一次革命革命的特征。 朱高炽解释道:“当机器生产机器,即属于第二阶段,当社会的生产力达到了这个地步,就可以重新分配社会资源。” 机器生产机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 在九五年到千禧年之间,是后世国家处在引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门口阶段。 一旦按正确的顺序引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其自自我繁殖和盈利的能力,是任何金融危机都难以阻止的。 也是世界在那些年,无法阻挡中国崛起的关键原因。 无论是九七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零七年的世界金融危机,让中国出口总量,与其增长趋势相比,永久性地减少了近百分之四十,也没能阻止中国的发展。 就如十九世纪的美国,经历了十五次金融危机和一次四年的国内战争,这些都没有阻止美国,强劲发展成为下一个世界生产中心和超级大国。 这不是因为美国的所谓的知度优越,如知度经济学家所吹嘘的那样。 而是因为美国吸取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功经验,自建国伊始,就采纳了一个正确的、有序推进的、从原始工业化到轻工业化再到重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中国同样如此,在正确的道路上,那些列强合力采取了无数的手段,最终也没有拦住中国经济的腾飞。 “机器生产机器。”朱棣每个字都懂,但是合起来仿佛也懂,又觉得无法理解。 脸色露出茫然,突然之间,觉得与长子论经济之道,实在有些自讨没趣。 大明喜欢神童,终明一朝神童都受人追捧。 自己的长子虽然不是神童,但大器晚成,少年发光,也令朱棣十分的得意。 他不再勉强自己理解老大的经济理论,开口吩咐道:“经济经济,既要发展经济,也要兼顾民生,需知爱民如子。” “儿子谨记。” 朱高炽应道。 第(2/3)页